[無塑實驗週記] 4/14-4/20 Week 5


總製造量:47 件 (產品包裝 40%、食物相關19%)
垃圾量:31件 (占總比例66%)
可回收量:7件 (占總比例15%)
新購置的塑膠品:夾腳拖鞋*2
因購物或交流製造出的塑膠品:
洗髮精空瓶、竹籃外包裝塑膠紙、新購鞋保護海綿*2、銀行裝零錢的塑膠袋、裁切器袋內裝塑膠袋、購物塑膠袋

* 這個星期非常有趣。

跟朋友逛超市,克制不住檢查推車裡每個物品的包裝。

朋友: 那是塑膠瓶啦 (阿好正用手戳弄著瓶子)
阿好: 可以買玻璃瓶裝的米酒阿
朋友: 不是都可以回收,有差別嗎?

去散裝餅乾店買餅乾。

阿好: 我有自己帶餅乾盒子,可以直接裝在這裡面嗎?
老闆: 我們這個袋子是夾鏈袋,很好用的,而且塑膠可以回收,很環保啦

我們看待回收,是因為它是垃圾危機的救星? 還是這兩個字早已成為不停消費的贖罪券? 三個節省資源的大步驟: Reduce(減少購買)、Reuse(重複使用)、Recycle(回收)。回收其實是最後一個步驟,當非不得已一定得用到,而且無法重複使用跟修復,最後才將它回收,希望能降低製造下一個物品的資源浪費。


米酒跟零食(咦?)都是生活必需品,但自行攜帶容器,就能直接減少新袋子使用;購買會回收空瓶的米酒品牌,廠商將空瓶高溫殺菌後,即可再次填裝販售。兩個簡單的選擇,沒有新的資源消耗,沒有垃圾要處理,沒有回收需要分類,沒有回收需要的耗能/汙染討論。完善的解決方案,是在一開始就讓問題轉化,而不單是提供問題發生的善後處理,相信大家都有把洞越補越大的窘境經驗。

期待有一天可以不再需要回收這個步驟,因為東西都不需要包裝,我們會拿著本來有的容器,去盛裝生活上一切的需要。當容器有所損壞,會有人協助完成修復,器物的生命可以比我們長久, 帶著我們的故事一代傳一代。

這畫面一點都不陌生,曾經長輩們是因為資源不足而必要節儉;但當我們再次看到這樣場景出現,是因為已經對自己的富足感到滿意,不再需要透過浪費而獲得自信。

* 因家中施工在飯店住了兩晚,沒辦法一定得用到塑膠垃圾袋,因此就把垃圾都集中在廁所,房間內部的垃圾桶保持乾淨,減少需要替換新的垃圾袋。


塑膠垃圾
餅乾袋子*3
不織布口罩
免洗筷塑膠套*2
貼紙背膠* 14
膠帶
商品標示貼紙*2
商品塑膠標籤條*3
保鮮膜
飯店垃圾袋
施工用垃圾袋
廚餘塑膠袋*2

可回收塑膠
麻繩塑膠包裝*2
裁切器外盒塑膠封膜
果醬封口膜
餅乾塑膠內盒*2
食物塑膠外袋盒

Share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